工作时间AM:09:00--PM:20:00

WORKINGTIME

0898-38622503免费咨询


0898-38622503
邮箱:
99284505
电话:
0898-38622503
传真:
+86-0898-66173913
手机:
18621148012
地址:
海南市海口市秀英区,长流镇,椰海大道,新南北通货运物流综合园264号
第三系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作品展示 > 第三系列
【和前滩综研一起去调研】北欧篇⑤:全球“最紧密一体化”地区  上传时间:2025-11-24 04:21:45

  市场策源、政府支撑,底层逻辑是“自由流动”(freedom of movement)。再往下挖一层,则是统一数字支付体系的典型。2025年7月1日,为庆祝厄勒海峡大桥建成通车25周年,丹麦国王腓特烈十世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,在厄勒海峡大桥人工岛会面,向这座跨越海峡、连接两国的大桥致敬。

  直到有人告诉我,与其人云亦云看厄勒地区这个样本,不如看瑞典赫尔辛堡(Helsingborg)和丹麦赫尔辛格(Helsingor)的“双城记”。在1658年前,丹麦统治着海峡两岸,两地同属一城。

  相对于厄勒地区声名显赫,赫尔辛堡和赫尔辛格默默无闻,搞不好还会被认为是赫尔辛基(Helsinki,芬兰首都)边上的乡下小镇。实际上,这两个城市一个(赫尔辛堡)在厄勒海峡(Oresund Strait)的东边,一个(赫尔辛格)在西边,相隔4公里。

  每20分钟,有渡轮(各种大小机动车都可以上船)去往对岸,比从马尔默赶到哥本哈根市区还方便。方便到什么程度?赫尔辛格人开着车,通过汽渡,到赫尔辛堡加油,再折返,便捷又合算。

  船上有大型免税店(最受欢迎的是杜松子酒和伏特加酒),商品琳琅满目,还有提供各类美食的咖啡吧。有些司机嫌厄勒大桥的过桥费过高,限速,不允许超车,宁愿摆渡。吹风观景饮酒,省钱省力省油,岂不快哉。

  当然,哥本哈根是丹麦首都,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。这个当量,绝对不是两个“赫尔辛”兄弟能比拟的。北欧一体化发展得比较好,原因可能是以下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:

  更有人说,北欧现在雄心勃勃地提出,打造“全球‘最紧密一体化’地区”,实际上是想回到14世纪末玛格丽特成为丹麦、挪威、瑞典的“共主”,并建立卡尔马联盟的盛况。而丹麦,正是北欧“一家亲”的守望者。

  丹麦在北欧五国中虽然面积最小,但影响力极大,世界上第一面国旗就诞生在此,其他四国的国旗受其影响,均有“十字”,只不过分别调整了位置和颜色。“十字”旗帜成为五国共同的精神符号。语言上,相互听得懂、看得懂,不妨碍沟通。

  我曾坐在哥本哈根新港边的酒吧街,曾在从赫尔辛堡到赫尔辛格的游轮上,旁听人们的交流;还仔细观察过北欧五国的交通标识,发现“含英(语)量”很低。还有种说法,说这五国的老百姓,都是“丹人”的后代。

  还有人很不客气地指出,如果北欧五国不是“三高”(高工资,高税收,高福利),不是共同富裕,你搞一体化试试,寸步难行,谁都不想和穷兄弟走太近的。另外,五国都是小型而开放的经济体,对外部环境的风吹草动很敏感,无力单独抵抗,唯有抱团。他们不约而同地“骑墙”,尽量中立、不选边,“以小搏大”。

  冰岛和英国之间的渔权斗争(三次“鳕鱼战争”),挪威和英国之间的油气资源争夺,芬兰和苏联/俄罗斯之间的爱恨情仇等,都抓住了美国不想让英国太强大、俄罗斯怕五国过于猛烈地倒向西方等大国经济体的“玻璃心”。这五国都想联合起来,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,在夹缝中,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韧性。

  可以说,这五国民众的心智模式,也是高度趋同,均普遍遵循“詹特(Janteloven)法则”。该法则主张抑制个人优越感以维护群体平等,包括但不限于“不要以为你很特别”“不要以为你比我们重要”等信条。

  他们的生活观,几乎就是休闲观、消费观。当我徜徉在全球第一条步行商业街,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在街角外摆的桌椅边花20分钟等一杯嘉士伯,突然醒悟到这真是民众的街道、均衡的经济、普惠的慢生活。背后,是极强的自律和极简的治理。

  以前,我长时间地掉在一个误区里,以为一体化的“主阵地”是经济场景,现在发现大错特错,北欧五国一体化的头号目的是生活场景的互联互通、共建共享。

  我们参访北欧时,除了看“宫(王宫)、保(城堡)、鸡(基督教堂,大部分是路德宗)、丁(市政厅)”外,可以多观摩他们的共同生活。那随处可见的hop-on hop-off(“跳上跳下”,招手即停)、sight-seeing bus(城市观光)和游艇,新旧剧院、展览,你会觉得一体化的尽头,是生活的一体化——走到哪里,都是人们都乐在其中、充满松弛感。心安处,既是吾乡,就是乌托邦。

  即便历史上腥风血雨,北欧五国依然坚持“大同”的乌托邦信念。英国作家、文学评论家,经常被誉为“悖论王子”的切斯特顿说过,“圣经叫我们爱邻居,也叫我们爱敌人,应该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同一群人”。

  乌托邦往往投射为宏大叙事、宏观高论、巨型顶层设计,从而失去了操作性。但是北欧的一体化,着眼于微观,着眼于破内卷,着眼于标准化,避免恶性竞争。这就是相互之间商事主体(北欧居民企业)的“自由流动”。沃尔沃、宜家、REMA1000(超市连锁)、SCANDIC(酒店连锁)、嘉士伯啤酒等,随处可见。

  五国都是地大、物博、人稀,唯有借用规模、共用市场、通用标准。企业(商业的力量)是一体化的推手,市政厅里高声喧哗的只是代言人而已。

  2024年5月,北欧五国政府首脑签署关于北欧竞争力、发展和未来安全的联合声明,“让公司和个人更容易跨境运营,对于提升北欧竞争力和增长至关重要”,“需要关注一个没有边界障碍的一体化北欧地区”,“基本上,在整个北欧地区以及跨境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和经营公司应该很容易”。自然人、法人的“自由流动”,再次被具象、有实操性地强调。

  想不通的是,每次穿越国境,网络信号都要紊乱一小段时间。信息化基础设施,难道不是一体化的重要“标的”吗?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网络还不那么依赖。在我们这里,断网如同断气,很多人是靠网络“续命”的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一体化不是“一样化”,不是“格式化”。另外,“老大哥”要“善解人意”,带上“小兄弟”。“小兄弟”不当“刺猬”,善于“借梯登高”。厄勒地区一体化的深化,这几年似有迟滞之势,据说和哥本哈根咄咄逼人的强势(Greater Copenhagen,大哥本哈根)有点关系。北欧的一体化如何在高起点上再攀一层楼,更宽、更深、更细,还是得靠“和”与“合”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